国家
联系我们
Perdenser®和Frepass®治疗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

Perdenser®和Frepass®治疗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

图片1.png


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on artery动脉瘤,PCoAA)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动脉瘤,通常被称为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界处的动脉瘤。PCoAA占破裂动脉瘤的29.3%,24.4%[1]没有破裂的动脉瘤。由于后交通动脉瘤与动眼神经相邻,容易压迫动眼神经,导致动眼性麻痹。因此,许多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常合并动眼性麻痹(2 - 4).文献报道PCoAA引起外侧动眼性麻痹的发生率约为30%~40%[5]


嵌顿是治疗动脉瘤的经典方法。随着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动脉瘤栓塞线圈系统因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4]而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了后交通动脉瘤栓塞后动眼性麻痹的恢复。治疗后其恢复的原因可能与动脉瘤体积减小、动脉瘤搏动、质量效应缓解有关[6,7]。由于这些优点,栓塞线圈系统已成为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首选方法[8-10]。

患者信息

•女性,59岁,因“头痛1周,右侧上睑下垂1天”住院。

术前影像学

•术前多角度DSA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宽颈动脉瘤伴子囊。“支架辅助动脉瘤线圈栓塞术”分别栓塞母囊和子囊。


图片2.png


过程

•在术中入路图指导下,先送导丝,将支架微导管置于动脉瘤颈远端,然后将Frepass®14一次性使用介入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内,随后用Perdenser®3mm×4cm线圈系统形成母囊篮,用于栓塞- 3d。篮子很好地附着在壁上形成动脉瘤形状。


图片3.png


•停用一次性使用的Frepass®14介入微导管并释放支架。将Frepass®14一次性使用介入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填充泰捷伟业Perdenser®2×2mm×2cm栓塞- 3d线圈系统和3×1.5mm×2cm栓塞- 2d线圈系统进行填充。


图片4.png


•子囊充填Perdenser®3mm×4cm栓塞- 3d线圈系统,再依次充填1个Perdenser®2mm×2cmcoil栓塞- 3d线圈系统、3mm×4cm栓塞- 2d线圈系统和2mm×2cm栓塞- 2d线圈系统,闭合Perdenser®1.5mm×2cm栓塞- 2d线圈系统。

手术后

•术后立即DSA显示动脉瘤子囊未完全发育,母囊完全栓塞。手术太完美了!


图片5.png


在这个病例中,动脉瘤向后弯曲。术中要求微导管保持良好的形状,使其能够平稳定位,不损伤动脉瘤和血管。Frepass®一次性使用介入微导管具有良好的形状保持和稳定性。当动脉瘤向下打开时,微导管可以顺利进入动脉瘤腔,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有助于栓塞动脉瘤,保护血管。


一次性使用介入微导管就位后,使用Perdenser®Coil System for Embolism充填母囊和子囊。Perdenser®栓塞线圈系统是预设式线圈,具有稳定的篮子和出色的空间检测能力。栓塞时可将病灶逐层向内包裹,降低对动脉瘤壁及子囊的压力,降低在栓塞过程中因动脉瘤破裂导致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子囊是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栓塞这些子囊不仅可以降低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而且可以降低动脉瘤的发病率。Perdenser®栓塞线圈系统是360°Ω-shaped开环设计,具有更好的形状保持。栓塞时不改变动脉瘤形状,但可降低因子囊破裂导致出血的风险。


产品介绍


泰捷伟业自主研发的Perdenser®栓塞线圈系统分为复合型和螺旋型。复合型可做篮,360°Ω-shaped设计,可自由转弯,有效保护动脉瘤壁,避免动脉瘤破裂。优良的装篮性能不仅有利于动脉瘤壁的保护,而且为后续的包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线圈系统的头端设计有一个聚合物球帽,可以保证不损伤动脉瘤壁,避免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


优异的间隙检测和填塞能力,有效保证了术中栓塞的致密性。数以百计的模型可供篮子形成包装和特写。

该系统可根据线圈直径的不同,满足不同尺寸动脉瘤的包装要求,支持从成篮到包装、特写的全过程操作。泰捷伟业的超软栓塞线圈系统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用于微型动脉瘤治疗中的篮状成型和填充,也可用于大中型动脉瘤治疗中的近距离线圈,性能安全可靠。

柔软

三维结构

环直径

(毫米)

植入段长度

(厘米)

超软型

循环1.5 - -3.5

2 d / 3 d

1.5

2/3/4

2 d / 3 d

2

1/2/3/4/6/8

2 d / 3 d

2.5

2/4/6/8

2 d / 3 d

3.

4/6/8/10/12

2 d / 3 d

3.5

6/8/10/12

软类型

循环4.0 - -7.0

2 d / 3 d

4

4/6/8/10

2 d / 3 d

4.5

6/8/10/12/15

2 d / 3 d

5

9/10/15/20

2 d / 3 d

6

10/11/15/20

2 d / 3 d

7

15/20/30

加强类型

循环8.0 - -20.0

2 d / 3 d

8

15/20/30

2 d / 3 d

9

20/30

2 d / 3 d

10

20/30

2 d / 3 d

11

30.

2 d / 3 d

12

30.

2 d / 3 d

13

30.

2 d / 3 d

14

30.

2 d / 3 d

15

30.

二维

16

30.

二维

18

30.

二维

20.

30.

泰洁伟业的Frepass®一次性使用介入微导管是国内首个用于颅内血管外科的产品。设计为3层复杂结构。外层由热塑性树脂制成,具有优异的成型能力和形状保持能力。中间层为金属支撑层,使微导管的管腔厚度较薄,外径较小,内径较大。内层为PTFE(聚四氟乙烯)衬垫,有效减少摩擦,确保其他器件能更顺利地推入微导管。


对于Frepass®一次性使用的介入微导管,金属支撑层近端为不锈钢编织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和力传递。远端为铂钨合金编织结构,提高了远端柔韧性和抗椭圆化性能,有利于通过曲折的血管。同时,铂钨合金显影性能好,操作时在透视下显影清晰。


图片8.png


引用:

[1]邢国祥,刘建民,徐毅,等。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与破裂风险的关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8):395401。

[2]毛俊峰,魏世辉,徐学良,等。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性麻痹的临床分析。中国眼科杂志,2010,20(2):84-86。

[3]尹度,杜长生,王社军。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3):249-252。

[4]王守安,李成岩,张桂斌,等。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经腔内治疗后恢复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2):151-155。

[5] Perneezky A,捷克T,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动眼性麻痹的预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4.45(3):189-195。

王晓明,张晓明,张晓明,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腔内治疗对第三神经麻痹的影响[J]。生态学报,1999,20(3):411-413。

[7]马维利奥,皮萨尼,李瓦诺,等。颈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腔内填塞术后第三神经麻痹的恢复[J]。介入神经放射学杂志,2000,6:203-209。

张志刚,张志刚,张志刚,等。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J]。神经放射学杂志,2017,30(6):600-606。

杨艳,苏伟,王志强,等。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血管内治疗[J]。土耳其神经外科杂志,2015,25(1):73-77。

[10]金BM,朴实,金DJ,等。血管内螺旋管栓塞治疗动脉瘤[J]。中国神经放射学杂志,2010,31(1):1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