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联系我们
病例分享:Perdenser®线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海绵窦和脉络膜前动脉多发动脉瘤

病例分享:Perdenser®线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海绵窦和脉络膜前动脉多发动脉瘤

图1.片png


患者信息

女性,57岁,因SAH和颅内动脉瘤入院。


图2.片png


Pre-operative成像

术前血管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破裂),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右侧脉络膜前动脉近端动脉瘤。三维图像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大小约为3.35 mm×3.18 mm,动脉瘤颈大小约为2.43 mm;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大小约为14.12 mm×7.29 mm,动脉瘤颈约为5.56 mm;位于右侧近端脉络膜前动脉的动脉瘤大小约为1.51 mm×1.79 mm。


图3.片png


图4.片png


Procedure

首先对右侧近端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进行栓塞。在术中工作位置路线图的指导下,将TJWY Frepass®微导管顺利插入原位,然后使用TJWY Perdenser®1.5 mm×2 cm-3D线圈形成单个栓子。


图5.片png


接下来,对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破裂动脉瘤进行栓塞。在术中工作位置路线图的指导下,TJWY Frepass®栓塞微导管支架导管放置顺利TJWY Perdenser®3mmx6cm - 3d线圈在支架的辅助下形成框架。然后用Perdenser®2 mm×4 cm-3D, 1.5 mm×3 cm-2D线圈填充框架,最后用1.5 mm×2 cm-2D线圈闭合线圈


图6.片png



最后对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状动脉瘤进行栓塞。的指导下工作路线图,术中栓塞microcatheter和支架导管平稳放置,和TJWY Perdenser®14毫米×30 cm-3D线圈被形成一个框架的协助下支架,和帧充满Perdenser®12毫米×30 cm-3D线圈,10毫米×20 cm-3D线圈,8毫米×15 cm-3D线圈,6毫米×20 cm-3D线圈,5毫米×20 cm-3D线圈,5毫米×15 cm-3D线圈,4毫米×10 cm-2D线圈,三个3毫米×10 cm-2D线圈,两个3毫米×8 cm-2D线圈,两个2 mm×8 cm-2D线圈。框架是完成2 mm×6 cm-2D线圈。


图7.片png


一个在操作

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密集,动脉瘤腔内无造影剂残留,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手术圆满结束。

本病例涉及多发性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术中首次栓塞的右侧近侧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为小动脉瘤。由于手术过程中破裂的风险较高,所以所选的线圈要柔软,在释放过程中对动脉瘤壁的压力要小。TJWY Perdenser®线圈采用360°开环设计,使其在植入过程中释放自身张力,减少对动脉瘤壁的压力。产品型号齐全,超软线圈,满足临床中小型动脉瘤的选择。本病例中,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在术前已破裂。Perdenser®线圈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稳定地附着在墙壁上,形成一个篮子。同时,二级可拆卸法更加稳定方便,节省操作时间。在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状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中,Perdenser®强化线圈完美地形成了一个框架,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抗压性,同时为线圈的后续填充提供了合适的空间,最终对颈动脉海绵状动脉瘤进行了密集的栓塞动脉瘤身体和动脉瘤的脖子。

乐普医疗自主研发生产的Perdenser®线圈有复合型和螺旋型两种。hthcom华体会华体会全站产品型号齐全,半尺寸设计更多,为临床需求提供越来越全面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动脉瘤栓塞过程中裱框、填充、闭合的全过程。Perdenser®线圈有三种不同的硬度选择:超软,软,强化。多种选择保证了填充不仅能达到致密的效果,还能避免过度填充导致动脉瘤破裂。


颅内动脉瘤是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的第三大脑血管意外[1].结果[1]颅内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最高。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逐渐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SAH的死亡率为30% ~ 40%。如果SAH患者幸运地在第一次出血后存活下来,则会立即面临再次出血的风险。患者随时可能再次破裂,再出血的死亡率越来越高(40% - 75%)。[2]


随着介入材料和介入技术的发展,大多数IAs可以单独进行线圈栓塞或支架辅助线圈栓塞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3 - 5).与硬膜外颅内动脉瘤一样,海绵状颈动脉动脉瘤(CCAs)在生长冲破硬脑膜后仍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尽管其致残或死亡的风险较低;此外,cca的占位效应还会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等颅神经缺损。目前,CCAs的治疗指征主要有(6 - 9)(1)占位效应(动眼神经麻痹、难治性眶后痛)或动脉瘤腔内急性血栓形成引起的症状性cca;(2)有症状或无症状的cca有以下情况:破裂、动脉瘤周围骨破坏,影像学检查提示动脉瘤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提示动脉瘤正在生长、体积变大(直径> 10mm)或凝血功能障碍。


基于线圈直径的差别化柔性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尺寸动脉瘤的填充要求,支持分框、填充、整理全过程操作。TJWY超软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不仅可用于小动脉瘤的治疗裱框和填充,也可用于中、大型动脉瘤的治疗的整理。两者性能都是安全可靠的。


TJWY Frepass®微导管是国内首款用于颅内血管的微导管产品。采用三层复合结构设计。外层采用热塑性树脂,具有优良的成型能力和成型后的保持能力。中间层由金属支撑,可以使微导管具有更薄的管腔厚度,提供更小的外径和更大的管腔直径。内层由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有效地减少摩擦,并确保在微导管中更平稳地推动其他仪器。
作为中国的第一可拆式线圈系统一秒内,其特点是分离方法稳定、快速,可有效减少操作时间。特别是在动脉瘤破裂的治疗中,可以与时间赛跑,降低患者的风险。


Frepass®微导管中金属支撑层的近端采用不锈钢编织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传力。远端采用铂钨合金缠绕结构,提高了柔韧性和抗椭圆性,使微导管更容易通过曲折的血管。同时铂钨合金显影性好,术中透视清晰。


图8.片png



引用:

[1]王Zhongcheng。神经外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85.

[2]吴晨,徐柏南,李保民,等。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48(19):1496-1499。

[3]元YS, R ho MH, Kim BM,等。脑中宽颈梭状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的临床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53(5):274-280。

[4]罗浩明,朴海杰,钟ec,等。支架辅助线圈栓塞治疗宽颈或梭状动脉硬化及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动脉瘤的疗效观察[J]。神经科学学报,2013,155(11):2009-2017。

[5]斯皮奥塔,惠勒,史密森,等。支架辅助线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比较[J]。神经媒介外科杂志,2012,4(5):339-344。

[6]怪兽布鲁日公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治疗[J]。中国神经放射杂志,2012,33(2):327-328。

[7]Eddleman CS, Hurley MC, Bendok B R,等。海绵状颈动脉瘤:治疗还是不治疗?[J] .神经外科杂志,2009,26 (5):E4。

[8]Kupersmith MJ, Stiebel-Kalish H, Huna-Baron R,等。颈动脉海绵动脉瘤很少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重大神经系统疾病[J] .卒中脑血管病杂志,2002,11(1):9-14。

[9]斯蒂贝尔-卡利什H,卡利什Y,男爵RH等。展示、自然史和管理颈动脉海绵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神经外科杂志,2005,57(5):850-857。